复旦大学144小时雾霾肺部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日前,由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了雾霾对生物器官组织破坏,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项目组历时5个月,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上海徐汇区非工业区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制成颗粒物悬浊液,对实验大鼠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不同对照组的体征、肺重比、各项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
研究发现,PM2.5进入肺组织后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会影响肺上皮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细胞死亡。同时,PM2.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严重而持久的炎症会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导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世界卫生 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有充足证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
中国每分钟6人患癌“肺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癌中之王”,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万人因大气污染患癌。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并且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首位肿瘤死因。
6天“鲜肺”变“黑肺” 且无法逆转
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 PM2.5对照组大鼠经过隔天滴注总计6天后(144小时),肺组织变硬,缺乏弹性,呈暗红色,边缘色泽灰白,肺组织有明显可见的黑色颗粒物弥散,俗称“黑肺”。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 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
中国好空气基金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在2013年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PM2.5作为颗粒物本身还是一种载体,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永远留在那里。
最后科普一下: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建议,当PM2.5超过150的雾霾天,就不要进行户外运动了。戴口罩户外跑步、打太极什么的非常不可取!我们锻炼身体是为了活得更久更健康,千万别适得其反,拿命去运动啊!
相关文章
-
反渗透技术的前世今生,曾是美国宇航局的绝密专利
最近总是看到有人问净水器有没有用,靠不靠谱。一台小小的净水器,用的到底是什么技术?靠不靠谱?其实,就是这么一台小小的净水器,是经历了几十年,才能来到寻常百姓家的。你知道吗?反渗透净水器中的核心部件,反...
-
雾霾进入人体后到哪儿去了?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颗粒物有四种,分别是PM50、PM10、PM2.5和PM0.1,这四种颗粒物都会分别可以到达人体的什么部位,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伤害呢?PM50PM50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它通过呼...
-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NSF认证】
NSF认证- 净水器产品通往世界的通行证 NSF美国全国卫生基金会认证简介美国全国卫生基金会(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简称NSF)成立于1944年,是一...
-
你认为的“差不多”,其实差很多!
水,无色无味,肉眼看上去,都差不多。无数个日夜中,我们喝着差不多的水,住着差不多的房,拿着差不多的工资,买着差不多的物品,日子总是在差不多中度过,其实真的差很多!生活中,家里的自来水会因为施工或维修而...
-
空调房里不能忽视护肤 保湿补水很重要
接连几天高温,家里、商场还有办公室基本都要开空调,空调在给我们带来凉爽的同时,也会带走皮肤的水分。所以想要保持肌肤水嫩,在空调房里就更要注意保湿补水。冷热交替皮肤难适应近期,不少美女都发现,不仅在室外...
-
炎夏将至,家居内部的甲醛可能将翻倍释放......
夏天不仅是露肉的季节同时也是甲醛疯狂释放的季节甲醛的挥发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越高,那些隐藏在装修内部、家具的甲醛就越有可能挥发。研究显示,夏季是甲醛挥发最“猖狂”的季节:室温每上升1℃,木制家具和地板...
